(2024年5月31日在bbin体育: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bbin官网: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bbin体育: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3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概况 (一)基本情况。截至2023年末,我县共有214家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总编制数为10865个,实际在编人数10670人。 2023年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211.35亿元,其中流动资产39.32亿元、非流动资产171.77亿元、受托代理资产0.26亿元(我县2023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尚未经省财政厅核定,待最终审核完成后进行调整)。 (二)具体组成。从分布结构看,我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由公共基础设施、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其他资产及无形资产组成,分别占比62.73%、18.60%、13.13%、4.25%、1%、0.29%,具体情况如下:1.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合计132.57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124.41亿元,占比93.84%;水利基础设施7.91亿元,占比5.97%;市政基础设施0.25亿元,占比0.19%。2.流动资产:合计39.32亿元,其中各单位的货币资金35.35亿元,占比89.90%;其他应收款净额1.65亿元,占比4.2%;预付账款0.9亿元,占比2.29%;应收账款净额0.76亿元,占比1.93%;存货0.66亿元,占比1.68%。3.固定资产:合计27.76亿元,其中各单位的土地、房屋及建筑物19.35亿元,占比69.7%;设备7亿元,占比25.22%(其中100万元以上设备1.5亿元,车辆0.39亿元,其他办公资产5.11亿元);其他文物家具等资产1.41亿元,占比5.08%。4.在建工程资产:合计8.99亿元,其中在建项目8.66亿元,占比96.33%;已投入使用未转列固定资产0.31亿元,占比3.45%;停建项目0.02亿元,占比0.22%。5.其他资产:合计2.11亿元,其中保障性住房0.91亿元,占比43.12%;长期股权投资0.85亿元,占比40.28%;其他资产0.35亿元,占比16.6%。6.无形资产:合计0.6亿元,其中学校、医院及部分单位购置的软件系统资产0.3亿元,占比50%;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占用的土地使用权0.21亿元,占比35%;其他无形资产0.05亿元。占比8.33%;非专利技术0.04亿元,占比6.67%。 (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收益情况。2023年,我县行政事业单位新增资产总价值12.4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0亿元,无形资产0.14亿元,在建工程2.34亿元。全年共处置资产1.87亿元,其中报废资产金额0.26亿元,调拨资产金额0.34亿元,无偿划转金额1.14亿元,其他处置0.13亿元。 2023年,我县上缴国有资产收益2.29亿元,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0.03亿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2.24亿元,其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0.02亿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成效 (一)不折不扣完成“减负纾困”工作任务。近年来,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先后两次实施国有房屋租金减免工作,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及县属国企以应减尽减、不留死角的方式,切实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累计帮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1388户,减免房屋租金合计0.19亿元。 (二)高效完成公路水路、水利基础设施入账工作。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等相关部门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紧紧围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并结合我县实际,扎实推进公路水路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入账工作。 截至2023年底,我县登记存量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入账(入库)资产信息卡片共计3340张,资产原值总和124.41亿元,公路水路总里程2826.63公里;登记存量水利基础设施资产登记入账(入库)资产信息卡片共计603张,资产原值总和7.91亿元。 (三)探索开展国有房产确权工作。根据《bbin体育:国有房产划转及确权登记工作方案》,我县为无证国有房产开辟“确权”绿色通道。截至目前,我县共有212处国有房产办理确权登记手续并补办产权证,已办证房产建筑面积合计23.96万平方米,土地面积合计21.43万平方米。国有房产确权工作的实施,解决了我县一大批国有房产在“财务账”与“资产账”上“有价无证、有账无价”的困境,弥补了国有房产无证使用、无证出租的缺陷,增强了国有房产的合法合规性,切实保障了政府国有资产的应有权益。 (四)科学优化国有资产处置模式。我县与丽水市廉合产权交易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实现交易模式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有效破解了传统资产交易定时定点、原始资料遗失不全、竞价环节存在串标风险的弊端。处置方式转变后,交易竞价全程留痕,国有资产处置更加便捷、高效、透明。 自2022年9月起,我县共处置国有资产转让、租赁263笔,处置金额0.44亿元,其中:房产转让4笔,成交金额约500万元;旧车转让72笔,成交金额70.75万元;废旧物资处置4笔,处置金额22.56万元;店面租赁183笔,租金合计3900万元。 (五)全面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信息化。为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监管,我县建立了数字财政行政事业资产云系统。截止2023年末,共有214家行政事业单位纳入资产云系统,实现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全覆盖,进一步优化了国有资产处置流程,切实提升了国有资产管理效率。 (六)全面推动开展资产盘点工作。为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确保单位国有资产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我县于2023年11月起组织开展新一轮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点工作,并要求2024年5月底前全部完成。2024年6月,县财政局(国资办)将组织力量对全县资产盘点工作情况进行抽查,进一步理清家底,有效发挥了国有资产监管部门的监管职能。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单位责任履行不到位。个别单位履行管理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重资金轻资产、重采购轻管理”现象依然存在,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对分离,未能按要求开展每年的资产盘点工作,存在“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的情况。 (二)现存产权不明、争议资产较多。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已对无争议且已确权的国有资产实施全面监管,但水利、教育、医疗等部分单位的部分固定资产由于建设手续不全、土地权属不清、建设情况复杂等历史原因,无法明确产权,未纳入国有资产监管范围,导致了部分国有资产闲置甚至被侵占等问题。 (三)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列固定资产。由于资产所属单位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原因,我县个别在建工程资产未及时转入固定资产,涉及金额较大,未能有效增加政府固定资产总额,未能及时体现国有资产应有价值,降低了资产实际效益。 (四)无形资产种类较少、金额较小。我县无形资产主要为单位购置的软件系统资产与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占用的土地使用权,种类少、金额小,特别是自研、自建、自创的软件系统、品牌商标、版权等高价值无形资产极为缺乏,未能有效创建转换。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严格落实资产盘点工作。根据《bbin官网:办公室关于转发<bbin体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青政办发〔2016〕67号)文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应当建立台账、分类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下一步,我县要对资产盘点工作建章立制,确保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资产盘点清查工作,凝聚合力进一步规范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二)积极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入账工作。为贯彻落实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的通知》(财会〔2022〕38号)文件精神,下一步我县将继续积极推进存量市政基础设施入账,确保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全面有效实施,进一步全面完整反映市政基础设施“家底”,为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和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加快推进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工作。各项目业主单位、行业主管单位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在建工程竣工决算工作,及时转列固定资产。无法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应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条例,以暂估值转列固定资产,待竣工决算后进行价值调整,减少我县在建工程资产规模,扩大有效固定资产规模,进一步优化我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结构,合理体现资产应有价值。 (四)深化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资产监管系统的迭代升级能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智能化程度,并进一步加强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根据省财政厅统一安排,资产云2.0系统已迭代升级至3.0版本,升级后将转变为资产共享云,目前,我县已将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纳入资产共享云系统,下一步待省财政厅将系统维护完善后全面启用,并做好后续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五)加快推动公物仓建设工作。按照“统一管理、优化配置、整合盘活、调剂共享、节约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县拟于2024年下半年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建设工作,推进我县国有资产共享公用和调剂使用,加快我县节约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合理优化我县行政事业单位资源资产配置。 (六)扎实推进争议资产确权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资产属地乡镇配合,要对存在争议资产、产权不明晰资产进行全面梳理排摸,并按照“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保障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合法权益,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规模。 (七)积极探索无形资产创建转换工作。积极推动科技、卫健、教育等具备一定研发、创作能力的部门,通过独立或合作等方式,加大科研创新、知识创作投入,加强我县人文科教领域的影响力。加快推进农业、林业、文广旅体等相关部门对我县“青田田鱼”“稻鱼米”“青田杨梅”等农林业产品和“青田咖啡”“青田洋货”“青田西餐”“青田石雕”等文旅产业品牌商标的创建认定和价值转换工作,打造一张张具有青田特色的“金名片”,增加我县无形资产种类,为未来国有资产的效益转换提供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