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in官网_bbin体育-白小姐铁杀5码已公开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县政府信息公开 >规划计划 >“十四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归档)
首页
bbin体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索引号: 331121000000/2021-113139 发布机构: bbin体育:信息公开中心 发布时间: 2021-05-10 11:07:40

文号:

原文链接:点击查看源文件
政策解读链接:点击查看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关于《bbin体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政策解读


  

 

一、奋力建设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重要窗口,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三)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五)“十四五”经济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二、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二)建设欧陆风情最美县城

(三)推动组团城镇化发展

三、建设花园乡村,全面推进村振兴

(一)大力培育乡村产业

(二)畅通农产品进出口

(三)推进花园乡村建设

(四)创新强村富民机制

(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四、强化“双招双引”,积蓄绿色发展新动能

(一)引育壮大创新主体

(二)搭建特色创新平台

(三)培育引用创新人才

(四)优化创新生态体系

五、聚力产业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平台“二次创业”

(二)培育五大百亿产业

(三)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

(四)加快发展现代建筑业

六、推动扩大内需,做强侨乡特色服务业

(一)打造“世界超市”

(二)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

(三)深化金融强建设

(四)培育健康养老产业

(五)全面促进消费

七、加快开放合作,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增强畅通循环能力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三)建设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四)深度融入“一带三区”

(五)全面融入温州都市区

(六)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七)位融入长三角

八、全面深化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一)加快建设数字政府

(二)全面拥抱数字社会

(三)完善地方财税体制

(四)高标准建设市场体系

(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九、提升服务供给,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一)致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二)致力建设健康青田

(三)致力加快城乡民增收

(四)致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十、共筑文明青田,推动侨乡文化繁荣发展

(一)共筑新时文明青田

(二)推进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十一、坚持交先行,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一)建设综合交通网

(二)建设绿色能源网

(三)建设水利设施网

(四)建设新型基建网

十二、建设美丽青田,引领生态文明新风尚

(一)建设全域美丽侨乡大花园

(二)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田

(一)增强安全发展能力

(二)深化法治青田建设

(三)深化清廉青田建设

(四)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五)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十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奋力实现规划目标任务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核心作用

(二)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三)强化要素有效支撑

(四)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专栏目录

 

专栏1  十三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专栏2  555生态经济产业体系

专栏3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专栏4  中心城区重大项目

专栏5  温溪小城市培育五大行动重大项目

专栏6  中部崛起重大项目

专栏7  3+1+X农业主导产业

专栏8  乡村产业发展重大平台

专栏9  招商引资重大工程

专栏10  特色创新重大平台

专栏11  生态工业重大平台

专栏12  工业三大标志性百亿级产业链

专栏13  水经济产业培育重点领域

专栏14  世界超市重大工程

专栏15  一江一城、两石两湖、六镇六带全域旅游发展

  格局 - 31 -

专栏16  夜间经济六个一重大工程

专栏17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重大平台

专栏18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重大改革和政策

专栏19  西部组团跨山统筹重大工程

专栏20  全面融入温州都市区重大工程

专栏21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重大平台

专栏22  教育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专栏23  弘扬和传承三乡”文化重大工程

专栏24  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工程

专栏25  基础设施网络重大项目

专栏26  资源环境设施重大项目



bbin体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bbin体育: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制定,主要阐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重要依据,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景。

 

一、奋力建设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重要窗口,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十四五”时期起,我县将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扛起“求是跨越”使命担当,奋力建设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重要窗口。 

(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大变局大变革大事件深刻影响,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围绕“美丽青田、幸福侨乡”战略目标,凝心聚力、务实拼搏,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实现全县生产总值249.1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财政总收入30.1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531元,城乡收入倍差缩小到1.83倍,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第14位,“两山”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36位。创成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小舟山和阜山特色农业强镇,建成侨乡农品城;创成“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排名全市第一,起步股份成为全市首家沪市主板上市企业;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入选省级首批夜间经济试点培育城市,存贷款总量突破千亿,连续举办三届侨博会,全面打响“世界超市”“购物天堂”品牌。

城乡发展协同推进。太鹤湖实现蓄水,瓯江步行桥、石郭第二隧道投入使用,创成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城市品质明显提升。温溪镇列入省级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石雕小镇等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圆满收官,创成一批美丽乡村精品村,建成温小公路、水腊公路、瓯江绿道、金三角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等项目。完成祯埠撤乡建镇、三溪口设街道,行政村总数撤并至363个,城乡布局进一步优化。

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获省政府批复,进口商品城、侨博会入选省级重点进口平台。融入长三角、温州都市区、“一带三区”取得积极进展,山海协作成效显著“最多跑一次”改革纵深发展,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开通网上办理。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有序开展,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水流域确权登记、土地审批权限下放和矿地综合开发利用等列入省级试点。生态产品实现机制试点走在全市前列,GEP 总量位居全市第一。组建国控集团公司,启用融媒体中心,完成企事业单位改革。

美丽生态持续优化。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入选省级大花园示范县、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全力防治松材线虫病,完成美丽林相建设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6%;深化“河湖长”制,创成美丽河湖2条,连续两年夺得“大禹鼎”;断面水质达标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100%99.7%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主要污染物排放等节能减排指标完成预期目标。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通过省级第二轮基础教育重点县验收,创成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入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建成县养老中心、体育中心等项目创成国家级卫生县城、基层中医药示范县,组建两家县域医共体。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3%,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实现年总收入1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家庭、低收入农户、零就业家庭“四个清零”。实施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搬迁6700人。创成省级双拥模范县、“无欠薪”县、食品安全县,“季宅模式”入选国家标准化试点项目,实现平安创建“十一连冠”,清廉青田建设成效明显,重大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资源环境4大类36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良好。受国内外环境变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统计口径变更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项指标完成95%以上,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每千人床位数、每千人护士数等3项指标完成90%以上,全县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千人医生数4项指标完成8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旅游总收入、人均城市道路面积4项指标完成情况与规划目标存在差距。总的来看,“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成效不够明显,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城乡融合发展不够平衡,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有待深化,高水平开放力度不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人才、土地、能源等要素制约突出,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领域存在薄弱环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任务艰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长治久安。

专栏1  “十三五”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分类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2020

规划目标

2020

完成情况

1

全县生产总值

亿元

192.6

280

249.1

2

人均生产总值

55908

79000

69000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85.1

122

41.9

4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10.3

[700]

[512]

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4.9

20

19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77.1

120

106.4

7

旅游总收入

亿元

115

240

125

8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

38.9

43

56.7

9

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

2

2

1.8

10

两化深度融合指数

50

75

76

11

城市化率

%

51.3

60

61.3

12

发明专利授权量

[30]

[35]

[140]

13

互联网普及率

%

57

80

85

14

全员劳动生产率

万元/

9.4

14

14

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787

49000

49728

1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103

28000

27215

17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

4

1.36

18

户籍医疗保险参保率

%

/

95

99.7

19

学前教育等级幼儿园比例

%

55

90

96

20

70%的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

/

8000

12000

21

每千人医生数

2.79

2.95

2.59

22

每千人护士数

2.44

2.85

2.62

23

每千人床位数

3.35

4.75

4.42

24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

平方米/

11.23

18

13.1

25

城市建成区绿地率

%

23.5

33

36.6

26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11.02

10

14.8

27

森林覆盖率

%

80

80

81.6

28

林木积蓄量

万立方米

900

1000

1166.9

29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

省下达

指标

达标

30

单位生产总值用水量

立方米/

万元

70.4

39.6

39.6

31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

90

100

100

32

雨污水管网覆盖率

%

75

85

85

33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省下达

指标

达标

34

主要污染物排放

/

省下达

指标

达标

35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

%

97.2

97.2

36

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率

%

87

90

99.7

注:1[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可比速度,绝对数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名义增速

3人均生产总值每千人医生数、每千人护士数和每千人床位数统计人口口径为常住人口。

(二)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巨大变量。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我省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以数字经济为引领的新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活力,构建新发展格局释放新需求,“四大建设”等战略红利加快转化为新动能。我市列入全国革命老区和特殊类型地区,成为全省实施山区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绿色发展和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一带三区”建设开创新格局,“两山”转化通道全面拓宽。

综合判断,我县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黄金期、融温接沪加速期、跨越式发展窗口期、全域整体智治赋能期,是大有可为而且必须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风险挑战。全县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特征新要求新机遇新挑战,立足“华侨是最大优势、生态是最大底色、发展是最重任务”的县情实际,牢固树立“没有实现加快发展也是一种风险,没有追求实现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意识、决心和胆略更是极端危险”的理念,团结一心、不惧险阻、砥砺奋斗,坚定不移走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走面向世界、扩大开放之路,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就一定能化挑战为机遇,创造出“求是跨越”新局面,展现出“重要窗口”建设新风采。

(三)二三五年远景目标

到二三五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山区加快跨越式发展先行区、长三角健康养生福地、中国欧陆风情旅游目的地、温州大都市后花园“两区两地一花园”建设取得重大决定性成果,全面建成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重要窗口,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县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0年“翻一番半”。

——山区加快跨越式发展迈上大台阶,高质量绿色发展取得决定性成果,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具有侨乡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走在山区26县前列。

——全面建成侨乡美丽大花园,生态环境质量、生态价值转化效率、美丽经济发展处于国内领先,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率先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成为主客共享的侨乡美丽大花园。

——建成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基本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侨乡文化创造力、传播力、服务力、竞争力显著增强。 

——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健全,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和现代政府,建成县域治理现代化示范县、平安示范区,侨乡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

——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全面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清廉青田全面建成,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

(四)“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走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道路,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扛起“求是跨越”使命担当,紧扣建设“美丽青田、幸福侨乡”战略目标,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系统构建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显著特征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促进全县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推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美好,加快建设“两区两地一花园”,全力打造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重要窗口,为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五)“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坚持扬优补短、求是跨越、系统推进原则,聚力交通先行、内外联动,聚焦城乡融合、全域美丽,聚势人口东聚、经济西扩,着力推进“八个新跨越”,全县生产总值超380亿元,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万元,“555”生态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两区两地一花园”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重要窗口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奋力续写“美丽青田、幸福侨乡”新篇章。

专栏2  555”生态经济产业体系

5指“3+1+X”产业即“稻鱼、杨梅、油茶+茶叶+特色种养业”等五大农业主导产业。

5指高端不锈钢(精密制造)、时尚(鞋服)、智控阀门(高端装备)、石矿产业、新兴产业(绿色新能源)等五大工业主导产业。

5指进出口商贸、生态旅游、现代金融、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五大服务业主导产业。

生态工业实现新跨越。实施生态工业倍增行动、产业补链壮链工程,全面推进工业平台“二次创业”,加快形成“万亩千亿”发展新空间,推动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

生态旅游实现新跨越。招引建设一批标志性旅游项目,新增24A级景区、2个国家级景区品牌,加快构建“一江一城、两石两湖、六镇六带”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力争旅游产业增加值实现倍增,旅游投资超200亿元。

特色商贸实现新跨越。深度融入长三角、温州都市区、“一带三区”,浙江(青田)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做强侨乡进口商品城,做大侨乡农品城,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亿元,进口商品和出口农产品销售额翻番、突破100亿元。

财力保障实现新跨越。着力扩税源、引总部、强国企、盘资源、活金融,打造2A以上信用等级国企3家以上,力争存贷款总额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亿元,总部税收占比15%左右。

强村富民实现新跨越。强化党建引领、产业兴旺、创新赋能,形成有效支撑乡村振兴的农业主导产业体系,全域建成新时代花园乡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低收入农户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8倍以内,促进全县人民走向共同富裕。

交通网络实现新跨越。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加快推进,完成330国道青田温溪至船寮段改建、塔腊公路等项目,推进油竹至瓯海泽雅公路(瓯海大道)等项目,提升“四好农村路”,打通瓯江航道,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倍增。

美丽城镇实现新跨越。城市有机更新、美丽城镇建设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规模和能级全面提升,力争城镇化率达到68%以上。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教育、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充分,创成国家级示范文明县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保持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6%以上,GEP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治理能力实现新跨越。政府数字化转型基本实现,“最多跑一次”、金融、国企、营商体制等改革加快推进。党的全面领导高效执行体系基本形成,清廉青田建设纵深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增强,法治青田、平安青田建设更加深入,“上下贯通、县乡一体”整体智治体系更加完善。

专栏3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  标

单位

2020

2025

指标属性

1

全县生产总值(GDP

亿元

249.1

380

预期性

2

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

万元

6.9

10

预期性

3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1.3

68

预期性

4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亿元

1000

预期性

5

财政总收

亿元

30.1

50

预期性

6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87.3

[640]

预期性

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42.0

125

预期性

8

旅游产业增加值

亿元

23.5

40

预期性

9

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

1.8

2.5

预期性

10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4.8

5.8

预期性

11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1

1.5

预期性

12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

20

40

预期性

13

进出口总额

亿元

79

90

预期性

14

进口商品和出口农产品销售额

亿元

51.7

100

预期性

15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亿元

11.5

20

预期性

16

居民综合阅读率

%

90

92.5

预期性

17

单位GDP能耗降低

%

0.5

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18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达标

市下达指标

约束性

19

万元GDP用水量降低

%

达标

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

20

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比率

%

99.7

98

约束性

21

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

微克/立方米

22

21

约束性

22

达到或优于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

100

100

约束性

23

依申请bbin官网_bbin体育-白小姐铁杀5码已公开办件“一网通办”率

%

80

90

约束性

24

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占比

%

达标

≥20

约束性

25

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100

500

预期性

26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0.1

10.7

约束性

27

城镇登记失业率

%

1.4

≤3.5

预期性

2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9728

75000

预期性

2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215

42000

预期性

30

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常住人口)

2.6

3.3

预期性

31

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

4.4

5.5

预期性

32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43.4

43.6

预期性

33

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

10

25

预期性

34

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降低

%

1.1

[5]

约束性

35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平方米

2.45

2.8

预期性

36

人均预期寿命

80.1

81.4

预期性

37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亿元

0.048

≤0.02

约束性

38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吨

13.6

13.6

约束性

注:(1[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2)全县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旅游产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进出口总额按当年价格计算。

二、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乡镇撤扩并,适时推动撤县设市,打造跨山统筹县域样板。

(一)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强化中心城市引领,以“一心两翼”优化中心城区、以“三组四带”统筹全域发展,形成“一心两翼、三组四带”的生产力空间布局。

“一心两翼”优化中心城区。在以鹤城街道、瓯南街道、油竹街道、三溪口街道、温溪镇、山口镇、章旦乡、贵岙乡为范围的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聚焦中心城区,聚力项目导向,推动形成“一心两翼”中心城区布局

——提升“一心”。即中心城区核心区,包括鹤城街道、瓯南街道,拓展至章旦,定位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立足环湖开发,着力东西延伸、适度南北上山,开发可利用山地资源,推动老旧城区有机更新,更高水平优化城市人居、产业、公共服务设施等布局。

——拓展“两翼”。包括油竹商贸新城、三溪口花园新城。油竹商贸新城。定位为县域国际商贸中心,加快建设欧洲小镇,引导全县商贸业提档升级。三溪口花园新城。统筹人居、教育、产业、旅游协调发展,建设宜养、宜居、宜学、宜游的“花园新城”。

“三组四带”统筹全域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耦合全市“一带三区”、温州都市区的发展架构,形成“三组四带”发展格局。

——统筹“三组”。包括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组团,形成“东部提质、中部崛起、西部融入”发展格局。东部组团。包括鹤城、瓯南、油竹、三溪口、温溪、山口、贵岙、小舟山、吴坑等乡镇(街道),为全县产业集聚、人口集中的主要空间,着力优化城乡功能布局,提升城乡宜居品质,推动产业提质扩能,成为融入温州都市区的桥头堡。中部组团。包括船寮、东源、高湖、海口、海溪、高市、万山、黄、季宅等乡镇,实施“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战略,推进船寮-东源-高湖产城融合、组团相向发展,打通连接丽水、缙云新通道,统筹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西部组团。包括腊口、祯埠、祯旺、章村、舒桥等乡镇,主动承接丽水市区功能外溢、产业外拓,打造跨山统筹示范平台。

——联动“四带”。包括瓯江干流产业核心带、小溪流域生态旅游带、四都港侨石文化发展带、“新330”乡村振兴带。瓯江干流产业核心带。包括腊口、祯埠、海口、高市、船寮、三溪口、瓯南、鹤城、油竹和温溪等乡镇(街道),重点推进瓯江山水诗路、浙西南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重要节点建设,串联景区景点,重振瓯江航运。小溪流域生态旅游带包括北山、万阜、巨浦、仁宫、瓯南、三溪口等乡镇(街道),加快千峡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小溪水利枢纽等项目建设,谋划推进抽水蓄能项目,打造小溪乡村“山水家园”青田山居图,引导生态旅游、健康养老、水经济等产业发展。四都港侨石文化发展带包括、仁庄、阜山、方山、山口、油竹等乡镇(街道),深入挖掘华侨、石雕、名人、世遗等文化核心内涵,联袂建设石雕小镇、欧洲小镇等标识性载体,打造展现乡村“欧陆风情”的新时代美丽乡村“青田之窗”,推动四都港流域繁荣发展。“新330”乡村振兴带。借助“新330”国道温溪至船寮段公路建设机遇,力争将“新330”国道延伸至丽水,拓展乡村生产生活空间,集聚利用资源要素,推进“新330”国道沿线乡村振兴发展。

(二)建设欧陆风情最美县城

提升城市发展规模能级。着力东西延伸、适度南北上山,统筹太鹤湖、红罗山、东山、东堡山等区块开发,打造魁市城市节点,加快建设油竹商贸新城和三溪口花园新城,推动低缓区域土地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有机联动温溪、山口,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扎实推动鹤城、瓯南、油竹等区块有机更新,加快老城区旧城改造,推进水南、平演、石郭、油竹上村、油竹下村、小口等旧村改造,形成环太鹤湖经济商圈引导人口加快集聚,完善城区交通、环湖绿道、城市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促进人口净流入,力争常住人口达到25万,实现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建设华侨名城。

推动侨乡城市品牌建设。立足“欧陆风情、山水家园”城市品牌定位,更加注重城市整体形象的规划与设计,加快建设城市精品街区,系统开展城市景观风貌、背街小巷整治等“微更新”工程,形成具有鲜明侨乡辨识度的城市风貌,留住城市记忆。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建设一个商业综合体、一条文化街区、一条步行街、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未来社区,加快推进东堡山华侨文博生态城、环太鹤湖旅游开发、石雕文旅综合体等标志性项目

增强城市品质服务功能。以创建国家级示范文明县城为抓手,建设侨乡版“城市大脑”,开展“非接触性”执法,持续丰富社会治理、居民生活智慧应用场景,推动城市管理服务升级。建立市容管控“青田标准”,强化“智慧+”管理,促进街面净化、两侧绿化、立面美化。优化提升中心城市交通网络,打好交通治堵组合拳,提高中心城区高峰时段行车速率,打造城区15分钟幸福生活圈”。

专栏4  中心城区重大项目

1.城市交通。完成塔山大桥南接线、鹤城路改造、山水乐苑周边道路、东山路连接线、油竹街道道路网、三溪口区块道路网等项目;推进油竹至瓯海泽雅公路(瓯海大道)、平演第二隧道等项目建设。

2.有机更新。加快老城区旧城改造,推进水南、平演、石郭、油竹上村、油竹下村、小口旧村改造。

3.人居拓展。完成威尼斯乐园等项目;推进东堡山华侨文博生态城、百国风情园、东山区块开发等项目建设。

4.环境提升。完成环太鹤湖绿道、瓯江绿道等城市绿道项目;推进环太鹤湖旅游开发,提升太鹤山、塔山、东堡山等公园。

5.民生保障。完成职技校二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等项目;推进康复医院、三溪口中学新建等项目建设。

6.产业提升。完成环球购物中心、欧陆风情酒店、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推进石雕文旅综合体、红罗山农业主题公园、仁塘湾农旅融合示范园等项目建设。

(三)推动组团城镇化发展

着力东部组团提质。深入实施温溪小城市培育五大行动,统筹推进沙埠新城片区、温溪老城片区、温溪后山片区、横溪流域片区、港头-高岗-寺下产城融合片区等开发,引导与鹤城、油竹等相向发展,主动融入温州都市区建设,推动温溪由“镇”向“城”功能升级,建设“侨乡智造新城”。有机联动吴坑、小舟山、贵岙,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打造东部乡村生活休闲区。

专栏5  温溪小城市培育五大行动重大项目

1.城市有机更新。完成温溪镇综合市场改造、镇区道路提升、横溪流域防洪堤等项目;推进汛桥旧村改造、沙埠村开发等项目建设。

2.市政基础设施。完成330国道青田温溪至船寮段改建、沙埠110KV输变电、八居后山防洪排涝等项目;完成众鑫、江北、金三角等污水处理厂提升和老镇区生活污水支撑管网改造等项目。

3.服务业态提升。完成温溪港扩建、瓯江航道整治、保税仓储物流中心、荣御酒店等项目;推进“一带一路”华侨合作产业园、寺下工业区开发等项目建设。

4.民生服务设施。完成温溪五小(九年制)迁建、温溪周岙底养老中心、温东小区羽毛球馆等项目,推进第二人民医院迁建、颐和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

5.人文景观风貌。推进文化塑形、沿溪沿路景观绿化提升等项目建设。

推进中部组团崛起。强化工业平台“二次创业”,着力提升船寮、东源、高湖核心区在中部的服务能级,培育“一城多镇”小城市。实施中部崛起工程,以产城融合促进相向发展,补齐学前和中小学教育、医院、体育场馆、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短板,打造一批展现中部一体化的标志性项目,实现跨行政区域的城镇建设、产业平台、公共服务一体化。

专栏6  中部崛起重大项目

1.城镇空间拓展。推进方前后山一期、武陵村南山矿地综合开发利用等项目建设。

2.组团功能建设。完成船寮港区一期工程、农贸市场综合体等项目;推进中部大道、中部商贸综合体、生态公园等项目建设。

3.公共服务完善。完成县第二养老中心、章乃器文化综合体等项目;推进青田第三人民医院、中部影院、技工学校等项目建设;谋划中部体育公园,推动县城和中部公交一体化。

4.城镇宜居提升。推进中部绿道网、景观廊道、城市公园、中西部给水管网连接等项目建设。

加快西部组团融入。以腊口为核心区域,发挥市区近郊优势,主动吸纳发展外溢,逐步融入丽水市区发展。进一步强化市政道路、教育、卫生、防洪、给排水等功能设施,联动推进腊口产业平台、商住开发、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等项目,推进舒桥-海溪片区联动共建,吸引西部组团人口集聚,建设西部人口集聚中心、市区东部康养宜居之城。

 

三、建设花园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大力培育乡村产业

引导乡村产业发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水平,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巩固“稻鱼米”全产业链,整体链式提升“3+1+X”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链现代化。集群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乡村综合服务业,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建设一批华侨农庄、欧式庄园、小微田园综合体。引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专栏7  3+1+X”农业主导产业

3:即(1)稻鱼。巩固“稻鱼米”全产业链,2025年稻鱼米“五统一”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推进青田田鱼、瓯江溪鱼、千峡有机鱼“三条鱼”产业联动发展。2)杨梅。推广大棚促成栽培等栽培模式,优化品种结构,对标欧盟加大绿色防控措施;实施杨梅数字化工程,建设浙西南杨梅交易市场综合体。3)油茶。优化种植基地布局,优选高质量品种,建设高效生态示范基地,创成油茶产业示范县。

1:即茶叶。推动老茶园更新,鼓励高山区域连片种植优质茶叶品种,引导低海拔区域发展乌牛早等早茶品种种植,推动新建茶园机械化、规模化发展。

X:即特色种养业:(1)特色种植业。发展药食两用和传统道地药材品种,谋划打造生态药谷,努力建设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区。2)特色果蔬业。引导发展山地反季节蔬菜、近郊保障型蔬菜,建设一批规模化、设施化的生态精品蔬菜基地,抓好“菜篮子”保供。积极发展枇杷、桃、葡萄、梨、猕猴桃、香榧等特色(干果)产业3)特色养殖业。引导生猪生产由产能变产量,鼓励发展牛羊等食草动物养殖,推广中蜂养殖,争创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4)花样农业。积极发展城郊花卉苗木产业,培育花卉苗木市场,打造各类花样农业基地。

集聚乡村发展平台。夯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省级特色农业强镇、侨乡农品城等重大平台,提升资源集聚、要素投入、科技创新、主体孵化、产业融合功能。培育竹木、茶叶、果蔬、中药材等市场,推进农林产品加工园区等项目建设。推动乡村平台数字化转型,2025年,谋划建设农业数字工厂3家以上,建成数字化种养基地10家以上,争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省级试点县。

专栏8  乡村产业发展重大平台

1.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位于三溪口、瓯南,重点发展杨梅、蔬菜、茶叶等产业。

2.省级特色农业强镇。提升小舟山、阜山等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培育方山、三溪口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深化章村油茶小镇建设。

3.侨乡农品城。强化侨乡农品城一期孵化功能,完成杨梅中央冷链等项目,推进农品城二期、侨乡国际农产品加工储运园区等项目建设。

4.农林产品加工园区。推动腊口农产品加工园区、海溪粉干特色产业园等平台建设。

5.侨乡乡村产业数字化平台。推动乡“智慧三农”、侨乡新农人孵化园、侨乡农业产业数字化工程等平台建设。

增强农业品质。强化与农业领域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新兴栽培技术,打造传统农耕与现代技术有机衔接的生态精品农业。加强“青田青”县域公共品牌的推广和管理,强化“青田稻鱼米”“青田杨梅”“青田山茶油”“青田御茶”等公共品牌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品牌化发展。全面深化农药购买实名制、化肥使用定额制“肥药两制”,完善农药包装物回收机制,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

(二)畅通农产品进出口

建设华侨(中国)农产品采购与贸易中心,吸引跨境电商、贸易采购、品牌代理企业等主体入驻,打造进出口农业产业链服务综合体。以出口食品农产品便利化为抓手,集聚国内优质食品农产品,巩固提升海外专柜(仓)布局销售网络,打造“农品城+物流+海外仓+标准专柜”一体化产业服务链,畅通农产品出口通道。支持华侨建立面向进口的境外食品农产品合作产业园,培育食品农产品进口产业链;加快“农品城+国内第三方运营团队”合作,加强进口食品农产品、地方优势农产品联袂营销。到2025年,实现海外专柜300家以上,为“海外万家中餐馆”培育百名优质供应商。

(三)推进花园乡村建设

推进村庄规划布局和行政村规模调整,引导乡村人口内聚外迁,推动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做大做强中心村,重点培育50个左右中心村。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成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花园乡村、特色精品村、A级景区村和新时代美丽乡村,打造人民对美好乡村生活向往的共享休闲花园、生态文明花园、健康养生花园。突出“一村一韵”,强化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高标准打造5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推动美丽乡村串珠成链、连片成景。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集成建设项目,加快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青田之窗”,并逐步扩大“窗口”范围,推进整县提升。以数字赋能建设花园乡村,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争创数字乡村试点县。

(四)创新强村富民机制

坚持开发性和保障性举措并重,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新机制。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化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攻坚提升行动、“五型分类、强村富民”行动,到2025年,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80%,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倍增。实施农民增收提速攻坚五年行动计划,形成更加精准有效可持续的增收富民政策体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深化创新“飞地消困”和村集体入股消薄项目,打造“百个侨团助百村,千名华侨扶千户”升级版,实现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建立“强村富民”基金,扶持发展一批既能实现集体增收,又能带动农民致富的乡村产业项目。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报酬由市场决定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推广山区“稻鱼米”链式发展与扶贫对象利益联结示范机制。

(五)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深化“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完善华侨兴业安居、大搬快聚政策,统筹推动农民异地搬迁、融入城镇,促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深化“两进两回”机制,畅通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通道。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实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配套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继续推进省级水流确权登记,开展全流域确权登记发证。深化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引进一批农业营销平台、农贸出口企业、农业品牌代理机构,合作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四、强化“双招双引”,积蓄绿色发展新动能

 

“双招双引”作为战略性先导工程,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营造区域创新生态,打造连接浙西南科创中心和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让创新成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强大引擎。

(一)引育壮大创新主体

全面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统筹推进生态工业、总部经济、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招商,精准绘制招商引资“四张清单一张网”。实施招商链长制,抓好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全链招商。紧盯上海、温州、杭州、江苏等主战场,更加注重产业的技术含量、项目的带动力量、企业的综合贡献,更多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与央企、国企等大企业合作,招引一批质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好企业、大项目,实现市场主体总量扩充、存量调优、增量先进和质量提升。全面深化招商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招商激励、廉政风险防控等机制,推进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探索建立县级与乡镇(街道)财政分成机制,调动乡镇(街道)招商引资积极性。

专栏9  招商引资重大工程

1.建立精准招商机制。综合运用“平台招商”“驻点招商”等模式,绘制“头部”企业清单、顶尖团队清单、骨干项目清单、外资项目清单、精准招商网即“四张清单一张网”,建立完善项目落地达产领导全程服务机制。

2.重大产业项目招商。每年重点谋划招引3-5个能够影响和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十亿级”产业项目。

3.延链补链项目招商。围绕主导产业,招引区域总部、研发中心、采购单元等功能性机构,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产供销整体配套,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电竞、时尚鞋服、全球特种钢制造、高端阀门制造、电动车智能出行、食药机械等项目招商链长制。

4. 未来产业项目招商。包括电竞、生命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等科技前沿型产业。

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形成1家以上创新领军型企业、6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50家以上省科技型企业等创新主体梯队培育机制。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建立“雏鹰企业”“凤凰企业”“雄鹰企业”培育库,到2025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300家,其中亿级企业70家、十亿级企业20家、百亿级企业2家。支持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遴选20家左右优质企业纳入拟上市企业后备库。注重企业核心业务能力提升,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培育发展科技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引导企业主导、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培育一批“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企业。

(二)搭建特色创新平台

积极推动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高端阀门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瑞浦科技特种钢研究院等重点平台建设,鼓励支持知名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青田设立研发机构,推动创新主体共同培育、产业链协同创新。借力浙江人才大厦、杭州(丽水)数字大厦等平台,在县外设立“人才科创飞地”,与清华长三角研究杭州分院共建科创中心,建设县外孵化器,建立“研发在飞地、制造在本地”的畅通机制。依托温州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对接眼健康等生命健康产业。设立海外人才驿站、海外孵化器和海外研发中心,谋划建立科技要素跨境交易中心。到2025年,新建市级以上人才科技创新创业平台60个,建立校地、院地合作平台20个。

专栏10  特色创新重大平台

1.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鞋业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华侨科技、科技服务、科技金融六大中心,努力成为展示全市展示时尚产业、科技的示范窗口。

2.高端阀门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引导国内外有实力的检测机构与浙江省核电阀门产业技术联盟达成合作,适时推动阀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

3.瑞浦科技特种钢研究院。重点在国防设备、海工设备、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开展高性能不锈钢以及耐热、耐腐蚀、抗菌等高功能型不锈钢的技术攻关。

4.科技中介平台(科技大市场)。积极运营浙江科技大市场青田中心,逐步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技术交易平台。

5.人才科创飞地”平台。深入推进平湖-青田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建设,谋划设立科技孵化器、创新孵化中心等项目。

6.人才科技孵化平台推进侨乡众创孵化园(起步)、电子信息众创孵化园(三辰)、安特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侨乡农创客孵化园等项目建设。

(三)培育引用创新人才

联动推进国家和省“重点引才计划”“青春领航系列人才培养计划、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绿谷精英?创新引领行动计划”,柔性引进海外工程师、星期天工程师,构建优质的“引才、育才、用才、扶才、励才”人才供应链和服务链实施侨乡特色人才兴旺计划,推进全国“西餐师傅”培训中心、石雕人才培训学校等特色人才引育平台建设,打造一批“西餐师傅”、石雕人才、“青田味道”等特色人才,培育一批农遗传承人、数字新农人、侨乡农创客等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一批家政服务、健康管理、养老护理、社会工作等民生服务领域短缺人才。实施“青匠”培育行动,发挥青年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等方面作用。到2025年,引育高端人才30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00名,培育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300名。

(四)优化创新生态体系

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推动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主导产业科研支持力度。优化升级人才科技新政,落实人才科创“飞地”政策,设立丽水(青田)人才科技基金,创新科技金融产品。改进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方式,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格知识产权执法。出台引进高校毕业生新政,打造青年发展型、回归型县域。实施人才投入优先保障计划,落实人才服务卡2.0版,建立“侨智库”,推进“人才地图”“人才之家”建设,全面打造“引得进、留得住”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全面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

 

五、聚力产业升级,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把平台建设作为实现生态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五大百亿产业集群,为高质量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推进平台“二次创业”

积极盘活和向上争取用地指标,加快推动西部腊口祯埠、中部船寮东源高湖海口、东部温溪油竹等区块开发建设,统筹城市、特色小镇、总部、飞地平台建设,谋划形成“万亩千亿”发展新空间,力争年均拓展平台1000亩以上坚持“亩均论英雄”,实施土地产出效益提升工程,继续推进传统工业园区腾笼换鸟、循环化和数字化改造,打造一批亩均效益高的领军示范园、省级小微企业园。实行绿色生产扩面提效行动,推广清洁生产、绿色认证、节水型企业,培育高质量、有效益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专栏11  生态工业重大平台

1.东部功能片区。温溪工业园,开发利用面积约2000亩,发展时尚鞋服、高端不锈钢(精密制造)等产业;油竹工业园,开发利用面积约400亩,发展农产品加工、时尚鞋服等产业。

2.中部功能片区。开发利用面积约6000亩,发展高端不锈钢(精密制造)、高端阀门等产业。

3.西部功能片区。开发利用面积约2000亩,发展石矿产业、新兴产业等,与丽水南城产业互动发展。

4.县外飞地。开发利用面积约1500亩。

(二)培育五大百亿产业

实施生态工业倍增行动。大力发展以质量领先、数字赋能为特色的生态工业,努力实现高端不锈钢(精密制造)、时尚(鞋服)、智控阀门(高端装备)、石矿产业、新兴产业(绿色新能源)等五大百亿新增产能。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60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

实施产业补链壮链工程。以市场化驱动、数字化赋能、绿色化转型、集群化强链为导向,构建鞋服、特种钢、核电阀门产业链共同体,形成三大标志性百亿级产业链,打造全球特种钢制造重点基地、时尚鞋服创新基地、高端阀门智造基地。强化靶向招引,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和“链主型”企业,引导进口替代、市场转型,全方位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

专栏12  工业三大标志性百亿级产业链

1.时尚鞋服产业链。支持意尔康创新园、起步科创园、华侨外贸总部基地等建设,打造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形成鞋服产业共同体。到2025年,全产业链实现产值超200亿元,打造时尚鞋服创新基地。

2.高端不锈钢(精密制造)产业链以青山钢铁集团为龙头,打造不锈钢产业链共同体,做足补链、强链文章,加快产业链间协同创新、新品研发、实验检测等平台建设。到2025年,全产业链实现产值超300亿元,打造全球特种钢制造重点基地。

3.高端阀门产业链发挥核电阀门产业联盟优势,发展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阀门产业链,加快形成行业标准,到2025年,实现阀门企业超100家、产值超100亿,打造高端阀门智造基地。

实施百亿级产业新增工程。以石雕、钼、砂石料为重点,推动石雕产业时尚化制造、品牌化营销,推动钼矿尾矿综合利用和钼矿精深加工,规范做大砂石料产业,逐步形成百亿级石矿产业积极培育电竞等未来产业,大力引进电动车智能出行和食药机械制造(包括咖啡机生产)等产业;实施“民参军”“军转民”计划,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积极发展新材料、数字经济、精密制造、生命健康产业,谋划建设一批基于绿水青山优势的“水经济”,逐步形成百亿级新兴产业。

专栏13  “水经济”产业培育重点领域

1.涉水制造。开发高端饮用水、医用针剂、美容护肤、生物萃取、健康日化、酒水软饮料等领域高附加值涉水产品,谋划建设啤酒庄园等项目。

2.水电产业谋划抽水蓄能电站,加快建设小溪水利枢纽工程,谋划建设清凉基地。

3.绿色数据产业利用全市规模最大的水库群优势,谋划建设绿色数据岛群。

(三)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

实施“数字产业化”突破工程,联动“人才科创飞地”,加强与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战略合作,统筹布局云计算综合服务、技术集成和模式创新融合服务、工业信息工程服务、区域电商公共服务等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实施“产业数字化”赋能工程,引导园区建设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工业设计+”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和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一批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引导制造总部与服务总部相融互济,以高端化、专业化、数字化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制造业发展,打造1个以上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四)加快发展现代建筑业

完善绿色建筑发展体系,推动绿色设计、绿色施工,提升绿色建筑水平。实施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广应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鼓励新建住宅采用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装修。引导建筑业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向上下游扩展业务链。支持建筑企业强强合作,以股权投资、收购兼并、双方合作等方式拓宽业务规模。建立市场和现场联动机制,加强对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推进建筑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建筑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

 

六、推动扩大内需,做强侨乡特色服务业

 

将扩大内需战略与侨乡优势相结合,做强进口商贸、生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把青田建成主客共享品质生活、引领消费时尚的向往之地。

(一)打造“世界超市”

做强侨乡进口商品城,优化进口商贸扶持政策,打造全国最大的进口葡萄酒集散中心、咖啡集散中心,进而打造美妆中心、哈蒙中心,高水平建设“全球买、全国卖”的世界超市、购物天堂。

着力“聚起来”。扶持壮大优质商贸主体,集聚全国和区域代理权、标志性商品、一手批发等优质货源,引导强强联手、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形成“有龙头企业、有优势货源、有营销团队、有流通组织”四有供应链,推动商城由“聚合”促“裂变”。

聚力“走出去”。深入实施线下“百城千店”和线上“百网万品”工程,推进市场版图外拓,建设连锁加盟体系,深化与政府国有平台、大型企业合作,形成自营、加盟、区域授权、展会合作等多种途径线下“走出去”布局;依托丽水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动市场、商品、品牌线上“走出去”,不断扩大青田洋货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加快“强起来”。适时推动商城主体上市培育,全面增强侨乡进口商品城核心竞争力。做好进口商品城扩容提质,完成环球购物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酒博文化产业园、欧陆风情主题酒店等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侨博会、咖博会品牌效应,大力培育展会经济、直播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打造爆款和网红产品,实现进口商品销售额翻番。

专栏14  “世界超市”重大工程

1.扩容提质工程。规范市场经营,引导商城数字化改造,完成环球购物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项目建设,创建4A级休闲购物型景区、五星级市场。

2.强队壮企工程。统筹注册“青田洋货”“青田红酒”“青田咖啡”等公用品牌,开展扶大扶优、限下转限上、招商选资、腾笼换鸟等行动,围绕货源组织、市场开拓、快递物流、账务金融、品牌运作、溯源体系等方面,实施强强联手、链式组合,共建“商城命运共同体”。

3.展会兴市工程。常态化打造“3+365”永不落幕的华侨进口商品博览会暨青田进口葡萄酒交易会、咖啡博览会,引导以展兴市、以展促进三次产业链式发展。

4.洋货畅通工程。搭建园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打造温州物流中心的青田分拨中心,着力降低物流成本。畅通营销渠道,拓展销售市场,推动线上线下发展。

(二)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业

推动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积极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着力推进景旅、文旅、商旅、农旅、城旅“五旅融合”,全力构建“一江一城、两石两湖、六镇六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精细化建设太鹤湖、侨乡进口商品城等核心节点,打造5A级景区县城。创建千峡湖国家级度假区,联动建设欧洲小镇、千峡小镇、石雕小镇等特色小镇2.0版,巩固提升石门洞、石雕文化旅游区,推动东堡山华侨文博生态城、小溪乡村“山水家园”青田山居图、小舟山4A级景区、奇云智竞云谷、咖啡文化小镇、青都乐园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培育建设一批具有侨乡特色的景区带、景区镇、景区村,高标准推进通景公路、绿道、接待设施等建设。到2025年,旅游投资超200亿元,打造长三角健康养生福地、欧陆风情旅游目的地。 

专栏15  “一江一城、两石两湖、六镇六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一江:瓯江风情线路。

一城:欧陆风情县城。

两石:石门洞名人旅游文化景区、石雕文化旅游景区。

两湖:太鹤湖、千峡湖。

六镇:千峡小镇、石雕小镇、欧洲小镇、康养小镇、稻鱼小镇、油茶小镇。

六带:瓯江山水诗路旅游带、小溪康养度假旅游带、四都港侨石风情旅游带、红色乡村旅游带、东部诗画田园旅游带、环城精品侨宿旅游带。

培育旅游全产业链。高品质、精细化构建集环球购物、特色美食、亲水娱乐、运动休闲、会议会展、健康养生、教育培训、红色研学、乡村体验等业态于一体的旅游产品体系,打造石雕、红酒、咖啡等全产业链,推进智慧旅游场景化应用。面向长三角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精准营销,打响“来青田、逛侨乡、游山水、赏石雕、购洋货”旅游品牌,到2025年,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

(三)深化金融强县建设

引进华侨入股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产业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设立华侨基金推进华侨金融服务便利化改革,积极培育数字支付商圈、新兴金融投资与财富管理业态。探索开展企业和个人本外币跨境融资结算业务,创新进口预付款保险、仓单抵押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服务侨贸领域发展贯彻落实融资畅通工程,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实现政银企信息无缝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开展钼精、知识产权、碳汇交易、生态产品等金融产品创新;持续推进企业股改上市工作,用好债等融资工具,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点,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效率整体升级。加强金融监管,充分利用数字化监测手段优化金融服务,打造金融运行安全区。引导金融闲置资源的守正创新与价值转化,提升社会财富集聚和增值水平,到2025年,存贷款总额突破2000亿元。

(四)培育健康养老产业

加快群众运动广场、“迷你型”运动场馆、绿道古道等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健全全民健身网络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把握华侨回流趋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搭建全龄式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完善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整合珍贵药材、道地膏方、生态食品等资源,培育治未病调养、康复医疗、慢性病治疗、养生民宿等业态,支持社会资本建立连锁度假、分时度假等健康养老基地,打造1-2个示范性养生养老社区。融合“水养、体养、文养、食养、药养、气养”,引入国内外高端医养机构,创新康养产业发展模式,联动章村、祯旺、祯埠和莲都峰源,打造“康养600小镇集群。

(五)全面促进消费

打造新型消费业态。大力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加快实物消费、服务消费提质升级,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鼓励发展新零售、首店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化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行动,鼓励实体商业向场景化、体验式、互动性、综合型消费场所转型。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全面推动咖啡进机关消费活动。完善城乡配送节点、农村末端网点布局,释放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持续培育养老、家政、托幼、教育培训等消费热点。推动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日消费

做靓“夜间经济”。依托太鹤湖两岸街区、油竹商贸新城,支持餐饮、零售、影剧院等业态联动发展,集聚夜间消费人气,打造具有高端欧式风情的夜间经济核心商圈。加快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特色街区美化亮化,打造古城墙、景云桥、咖啡驿站、光影码头、光影游船、光影绿道、夜书吧、夜展会等网红打卡点,打响“夜青田”品牌。

专栏16  夜间经济“六个一”重大工程

1.一张夜间经济地图。数字化集成打造夜间经济消费、流量热力地图。

2.一个主题休闲街区(商圈)。培育1-2个极具识别度的主题休闲街区(商圈)。

3.一批夜间经济特色商户。培育30家特色示范商户,评选10大网红打卡地。

4.一批夜间经济特色活动。开展侨乡夜健打卡行、夜文化周(文化集市)、音乐节、美食节、夜赛事、购物季等多主题特色活动。

5.一批夜间经济基础设施。分区域、分批次推进夜间基础设施新建或改造提升,确保夜间设施可耐用、高颜值、有特色、常出新。

6.一套夜间经济支持政策。围绕夜间街长制、摆摊点、夜活动、夜设施、夜产品、示范主体等制定支持政策。

七、加快开放合作,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全域全方位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全省双循环战略节点建设,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

(一)增强畅通循环能力

坚持把高端要素循环到青田为我所用,作为畅通循环的根本着力点和落脚点。以市场化改革破除生产要素优化配置障碍,畅通市场、资源、技术、人才、资本要素循环渠道,打通高端要素流通关键环节,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发挥生态优势,以一流环境集聚一流要素、招引一流企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推动优质生态要素和高端要素互联互动、高效循环。

(二)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谋划实施千亿项目工程,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绿色发展。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深入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大力推进“两新一重”建设,鼓励和引导投资重点投向科技创新、现代产业、清洁能源、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科学谋划一批全局性、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创新投融资机制,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提升国有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企业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产业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到202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640亿元。

(三)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全力打造聚侨兴业的华侨阵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培育壮大华侨(中国)农产品采购中心、中国(青田)欧陆风情体验区、华侨创业创新基地、中国石雕文化产业基地等重大平台,发展高能级华侨总部经济,逐步拓展金融、文化、教育、健康、旅游、科技等领域合作,提升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水平力争上升为国家级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

专栏17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重大平台

1.侨乡进口商品城。着力“聚起来”“走出去”“强起来”,实施扩容提质、强队壮企、展会兴市、洋货畅通四大工程,高水平建设“全球买、全国卖”的世界超市、购物天堂。

2.世界红酒咖啡品牌中心。充分发挥侨博会、咖博会等展会经济效应,集聚世界知名酒庄、知名咖啡品牌,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

3.华侨(中国)农产品采购中心。推进侨乡农品城建设,设立出口食品农产品集聚区,争取农产品出口便利化政策,推动农产品走出国门、行销天下。

4.中国(青田)欧陆风情体验区。依托环太鹤湖开发,打造世界华人华侨集聚地、华侨文化展示地和欧洲精品生活体验地。

5.华侨创业创新基地。依托华侨总部经济大楼、青商回归创业园等总部平台,打造产城融合、智能创新“新高地”;建立集成式、标准化华侨创业服务中心,服务华侨安居创业。

6.中国石雕文化产业基地。升级石雕交易市场,打造世界石雕文化交流中心。

7.海外系列青田华侨站。引导华侨参与海外系列站建设,构建涵盖中欧班列、物流分拨、生产加工、跨境电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华侨站。

8.欧洲国际产业合作园。设立中欧国际产业合作园,探索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设立离岸孵化器,推动建设青田海外中小企业产业园。

9.华文教育合作示范区。海外建立华文学校,推广华文教育;国内开展“培根”教育等。

10.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举办世界青田人大会、世界青田“一带一路”合作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创办、发展华文媒体、青田海外餐饮联盟等合作组织。

全面开展亲侨惠侨制度改革。深化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商品通关模式、“侨贸采购”、华侨双向投资服务、华侨金融服务便利化、华侨版“最多跑一次”等重大改革,争创自贸区联动创新区,优化进出口贸易、华侨回乡创业安居、社会治理等领域体制机制。

专栏18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重大改革和政策

1.深化贸易通关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2.开展“侨贸采购”便利化试点,推动青田海关农产品检疫出口备案全省关区内认可。

3.引进华侨入股的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产业投资基金、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设立华侨基金。

4.开展境内市场经营主体的个人外币贷款划转至国内进口代理企业代为支付试点。

5.探索提升华侨的个人免收入证明的结汇额度上限。

6.提升青田华侨国际学校影响力,力争升级为浙江省华侨国际学校。

7.积极创办、发展海外华文媒体,提升青田海外餐饮联盟影响力。

8.简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争取将华侨回国定居等省级审批权限下放。

9.健全华侨海内海外“双网格”管理体系,集成式打造涉侨服务“全球通”平台,谋划设立海外华侨服务综合体。

10.鼓励华侨资本进入教育、卫生、文体、养老等社会事业领域,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四)深度融入“一带三区”

加快落实丽水“一带三区”发展规划,参与建设华侨双创试验区,统筹全县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生产力布局,将西部组团作为融入丽水市区发展主阵地,联动中部、东部组团发展。积极承接市区城市功能外溢,实施西部组团“跨山统筹”重大工程,重点培育生命健康、生态工业、现代商贸等生态经济,实现一体统筹、协同发展,努力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专栏19  西部组团“跨山统筹”重大工程

1.基础设施。主动参与“一带”公路交通环线建设,完善西部乡镇道路网;实施滩坑引水腊口段工程,推进腊口镇自来水管并网集中供水,建设舒桥乡中央坑、章村乡黄肚等水库工程,谋划腊口天然气管网等项目。

2.生态工业。以腊口北坑-大坑为载体,融入市区“万亩千亿”平台建设;推进舒桥矿地结合-建材产业项目。

3.生态服务业。开辟瓯江生态旅游(“青-莲”跨界游)线路,谋划“康养600”小镇,融入丽水主城区瓯江风情旅游带和养生养老服务网络;建设腊口港区,推进公铁水联运配套,打造市区东部物流中心。

4.公共服务。争取将腊口纳入丽水市政配套服务统一管理;开通腊口至南城公交线路,打造腊口至市区“10分钟”交通圈;争取将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纳入丽水中心城区教育体系;引导医疗服务专科机构在西部布局,争取丽水市区医院在腊口设立分院。

5.美丽建设。统筹西部生态系统修复保护、人居环境提升、美丽(花园)乡村建设。

(五)全面融入温州都市区

围绕城市建设、交通、产业、文化、教育、医疗、生态、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深化与温州对接,最大限度获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和资源。聚焦融入温州主城区,推动温州公交直达县城,对接打通瓯海大道。共同推进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建设、瓯江航运复兴,共建温州都市区生态休闲产业带,更好地与温州产业同频共振,让青田成为温州人向往的山水胜地、大都市的后花园。

专栏20  全面融入温州都市区重大工程

1.共建一体化交通网络。推进油竹至瓯海泽雅公路(瓯海大道)、瓯江出海大通道等项目建设,谋划开通青田至温州空中、水上旅游线路。

2.共建美丽繁荣瓯江生态。保护瓯江生态环境,开展水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探索生态共治共保、生态补偿等。

3.共建优质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两地基础教育教学研力量提升,推动与温州中学、乐清中学合作对接,与温州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开展合作办学新模式;探索形成温州、青田互联网医疗信息互通模式,深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bbin体育:人民医院合作。

4.共建高能级产业平台。对接温州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开发区能级提升;对接温州进口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高质量办好侨博会。

5.共建文旅融合共同体。共建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共同打造两地精品旅游线路,做强都市区文旅品牌;加强文化走亲,共促非遗文化、刘基文化传承创新。

6.共建常态化联动机制。建立两地常态化互访机制,促进合作常态化、长效化。

(六)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

深化与宁波梅山、嘉兴平湖、绍兴嵊州等地山海协作,实现飞地互飞互促。充分利用好新一轮山海协作“飞地”政策,与大湾区新区、省级高能级平台共建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培育县外“千亩百亿”平台,增强自身产业创新能力。多点布局“人才科创飞地”,导入发达地区高端创新要素。加强与宁波、温州、义乌等地综合保税区合作,谋划进口商贸“飞地链”,做大跨境电商。深化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建设,建成石雕文旅综合体等项目。深化“消薄飞地”建设,培育3-5个山海协作乡村振兴产业示范点,全面打通山海协作“先富带后富”通道。持续做好对口支援帮扶合作,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七)全方位融入长三角

坚持全域融入、战略协同、重点突破,以上海为主要方向,以杭州、宁波、嘉兴等为重要纽带,深入开展产业协作、生态厚植、交通先行、开放引领、科技攀高、城市提升、服务共享等七大行动,推进生态旅游合作、进口商贸联动、科创要素集聚、医疗卫生合作、教育合作共享等十大平台建设,进一步畅通合作交流渠道,力争在重点领域合作、重大项目推进上实现率先突破,建设长三角健康养生福地、中国欧陆风情旅游目的地。畅通“通关一体化”,争取将青田港整合纳入宁波舟山港集团统一管理。

专栏21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重大平台

1.生态旅游合作。面向长三角及结对地区推出旅游优惠政策,开通上海至青田旅游专列,每年吸纳长三角游客1万人次以上。

2.进口商贸联动。加强上海进博会、青田侨博会“双会”合作,在长三角地区建立青田洋货直销中心。

3.农业服务上海。引进上海资本和农业产业项目落户青田,推动青田农产品进入长三角区域消费市场。

4.特色服务业招引。招引上海影视、文创、游戏、动漫、旅游等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青田。

5.制造业协同配套。引进长三角优质制造业企业来青投资,争取每年引进亿元投资项目10个以上。

6.科创要素集聚。在上海设立招才引智工作站,争取更多上海科技项目落户青田。

7.金融活力提升。引进上海金融机构,引导企业上市、发行债券。

8.文化合作交流。开展“文化走亲”、非遗文化交流等活动,加强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馆际联动举办青田石雕系列展会。

9.医疗卫生合作。引进长三角优质医疗团队,加强与上海医疗机构合作,深化共建公济山海联盟。

10.教育合作共享。开展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合作,实施上海名校长、名师柔性引进计划。

八、全面深化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推进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一)加快建设数字政府

统筹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推进政府职能重塑、流程再造、业务协同、数据共享,加快建设“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加大政务信息系统统筹整合力度,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融合应用水平。深化经济运行、财政、税收、金融等领域数字化应用,提升经济调节预见性、灵活性、精准性。利用“浙里办”“浙政钉”等多业务协同的支撑平台,加快推进场景应用开发,构建数据驾驶舱。以数字化手段助推“一件事”集成改革,加快实现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强化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打通数字化壁垒,提高数据开放共享水平。

(二)全面拥抱数字社会

聚焦数字商贸、数字出行、数字健康等领域,创建省级数字生活新服务标杆县。布局一批社区数字生活服务中心,推进商业网点、文化场馆、体育设施等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 15 分钟便民智慧生活圈”。加快拓展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家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应用,推进“医后付”“无感付”等便民场景建设与推广,构建优质、精准、普惠的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体系。

(三)完善地方财税体制

强化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不断拓宽财政收入渠道,增强地方发展的可用财力保障。积极培植地方税源,研究差别化的财税扶持政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强财政收支形势分析、政策预判和前瞻性研究,构建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深化县属国资国企改革,提升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水平,切实增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能力和自我造血能力,实现保值增值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严格执行政府债务管理各项制度,稳妥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四)高标准建设市场体系

创新土地、能源、环境容量、水资源、数据等要素市场化、差别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制定实施低效企业改造提升行动方案,全面落实降本减负、企业差别化管理等政策。深化“标准地”改革,新批工业用地全面推行“标准地”,探索开展商服、农林等领域“非工用地标准地”试点。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启用工业企业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和“智能在线评价”体系。推进坡地利用、矿地结合、生态资源使用占补交易等领域先行先试。积极融入长三角要素市场一体化,参与要素跨区域流动共享。强化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制度建设,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统一市场。

(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开展营商环境便利化核心指标提升行动,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高质量建成“掌上办事之城”“掌上办公之城”,全面实现bbin官网_bbin体育-白小姐铁杀5码已公开一网通办、全域通办、就近可办,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面推行一般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鼓励企业开展跨境合作,升级完善“侨海通”平台。打造青田“全程帮办”品牌,将代办服务范围向“企业设立”和“竣工验收”两端延伸,向证照帮办、代办等民生领域延伸。深化“互联网+监管”,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组织作用,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实施“品质浙商提升工程”“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倾力服务青商侨商创新创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加快信用青田建设。聚焦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五类主体,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阵地,不断完善公共信用指标体系、信用综合监管责任体系、公共信用评价及信用联合奖惩体系三大体系。推动生态信用在享受公共服务、参与绿色金融和生态资产市场准入等领域的应用与实践,丰富金融、购物、旅游等信用激励场景。充分运用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大信用宣传力度,推广信用承诺机制。完善信用修复机制。

 

九、提升服务供给,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坚持以人为核心,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致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通过“撤、并、扩、迁、建”,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校网布局。到2025年,全县设置高中(职)8所,其中普通高中5所,职业高中1所,综合高中1所,高职院校1所;独立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4所,独立小学39所,幼儿园78所,特殊学校1所。

专栏22  教育基础设施重大项目

1.高中阶段。新建华侨国际学校、伯温教育集团高中部和青田职业技术学院,完成职技校二期建设。

2.初中阶段。新建三溪口中学、腊口镇中,扩建章旦中学,迁建湖边学校二期、温溪一中、温溪五小(九年制)、山口镇校、万山中学。

3.小学阶段。新建华侨小学、石郭小学、江南二小、东山小学、船寮二小,搬迁实验小学、温溪二小。

4.学前阶段。新建鹤城幼儿园(老水厂)、水南第二幼儿园、飞鹤幼儿园、湖口幼儿园、石门幼儿园、新石郭幼儿园、东堡山幼儿园、三溪口中心幼儿园、船寮镇实验幼儿园、海口镇第二中心幼儿园、腊口朱村幼儿园,迁建县中心幼儿园、腊口镇中心幼儿园腊口园区,改建温溪镇第二中心幼儿园(温二小)、沙埠幼儿园、沙埠幼儿园洲头园区,芝溪校区初中部撤并后增设附属幼儿园。

培养优质师资队伍。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名师工程”,强化新教师培养和高级教师考核,出台在职教师学历晋升激励政策,提升高学历专任教师的比例。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作业管理,完善学业质量绿色评价制度,构建轻负高质的教育新生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创成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加强集团化办学,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和初中“壮腰”工程,创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健全初高中衔接机制,打造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一体化培养体系。优化职教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和水平。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坚持立德育人,建立健全以“学校、教师、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扎实开展分层走班教学,打造公平、高质量教育。推进教师“积分制”管理和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创建智慧校园达标校24所、示范校5所,智安校园40所。

(二)致力建设健康青田

推动县域医疗提档升级。深入实施“健康青田”战略,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实施县级强院工程,推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争创三乙目标。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重点学科建设,建立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需要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制度。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第二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谋划第三人民医院等项目,夯实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打造花园式就医环境。实施村级卫生服务网底工程,推动医共体统筹管理下的乡村卫生一体化。

增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治未病”行动计划,构建“个人-家庭-社区-医院”联动服务供给体系。强化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实现120急救点镇(街道)区域全覆盖。推进防治融合的健康管理和治疗新模式,继续深化疾病预防体系和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推动远程会诊、分级诊疗、院际诊疗信息调阅共享,减少重复检查,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创新“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推动互联网医院向下延伸、向国外拓展。加强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确保医疗数据安全。加强医疗废物信息智能化管理。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推动人口结构优化和素质提升。建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完善育儿休假制度。加快发展康复、护理、精神健康、妇女儿童保健、老年健康、临终关怀等服务,完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服务的居民健康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医疗服务圈”。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特需和高端医疗服务,有效满足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探索“医养结合”侨乡模式。

(三)致力加快城乡居民增收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持续巩固“无欠薪县”创建成果。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提高小微创业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新机制。

实现高质量就业。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健全就业困难群体托底安置机制,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扩大政府购买公共就业创业服务项目范围,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帮扶推动失业人员再就业

(四)致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构建高标准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生育保险制度,建立以基本医保为主体、生育补贴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家庭生育保障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发展“浙丽保”等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探索推出华侨专属保险产品。实行差别化医保支付,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健全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社保制度,实现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做好退役军人安置、管理和保障工作。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提高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保障水平,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提升住房保障水平,逐步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

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以智慧养老、健康养老为主要业态的养老服务业,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完善养老扶持政策,建设一批智慧化、人本化、可持续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优化养老设施布局,建设一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改造升级,加快建设县第二养老中心,将县养老中心打造为国家四星级标准养老机构。加快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25人,规范行业标准、评估监管和信用体系。持续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十、共筑文明青田,推动侨乡文化繁荣发展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增强侨乡文化软实力

(一)共筑新时代文明青田

实施新时代“文化侨乡”建设工程,持续培育“青言青语”“百姓名嘴”“海外宣传文化大使”等理论传播主力军,持之以恒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建设学习传播实践重要阵地。实施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重大工程,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打造红色研学示范基地,促进红色资源与绿色产业联动发展,推进红色资源原真性保护和创造性转化。实施人文素养提升行动,提升“侨乡帮”志愿服务品牌,讲好“青田好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擦亮“最美青田人”名片。健全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深入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国家级试点,全域化高水平建设文明青田。

(二)推进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实施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全面系统挖掘梳理华侨文化、石雕文化、名人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做到精准精确解码、精细精致用码,形成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原创文艺精品。实施青田文化标识工程,抓好刘基文化研究保护,局部保护瓯越原生态生活场景,加快推动华侨博物馆、陈慕华故居修缮、章乃器文化服务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进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文物保护开发,传承弘扬农耕文化,办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构筑诗情画意的乡村休闲生活。推动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盟建设,持续打响“青田非遗、世界共享”品牌。实施文化侨乡译介工程,培育文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文化交流合作和传播机制,提升世界青田人大会、石雕文化节等活动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全民文化自信。

专栏23  弘扬和传承“三乡”文化重大工程

1.文化基因解码工程。以华侨文化、石雕文化、名人文化等文化为代表,编制文化基因图谱,形成文化基因登记表、文化基因解码报告、文化基因电子数据库。

2.青田文化标识工程。加快推动华侨博物馆、陈慕华故居修缮、章乃器文化服务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做好文物保护、节庆活动、品牌建设,打造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沉浸式文化体验业态。

3.文化侨乡译介工程。组建专家团队,撰写和翻译反映侨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弘扬和传承“三乡”文化。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推进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以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非遗馆为重点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建设“书香青田”。推动农村文化礼堂星级提质,引导“建管用育”一体化,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打造“智慧文化云”,不断提高文化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开展“侨乡中国年”“乡村春晚”“全民阅读节”和送文化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活动。深入实施体育惠民工程,创建体育现代化县,打造“15分钟健身圈”。推进融媒体发展,建设新媒体传播矩阵,打造新型文化传播平台集群。

(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全面深化文化领域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创造力,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优化升级。实施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发展石雕、数字内容、文化贸易、文化制造、美学时尚和竞技体育(电竞)等产业。加快石雕小镇建设,打造青田石文化及相关产业链。大力发展数字影视、数字演艺等数字内容产业,融合发展中短微视频、网络直播等相关产业,打造侨乡版“真山真水”影视基地。谋划建设海外文化仓,扶持发展文化服务跨境电商,推动国内文创产品和世界文化名品贸易。大力发展休闲椅、文教用品、印刷包装等文化制造业。积极培育创意设计产业,引进欧美时尚产业,谋划打造“青田美谷”。大力培育环湖马拉松、环湖自行车、水上运动、风筝、航模等品牌赛事活动,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打造健康“活力之城”。

专栏24  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工程

1.文化产业倍增。2025年,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比2020年增长1倍。

2.产业主体倍增。2025年,实现规上、限上企业30家,力争亿元企业8家。

3.产业重大平台。加快推进石雕小镇、咖啡文化小镇、休闲椅文创园等项目建设,谋划“青田美谷”、侨乡影视基地等项目。

 

十一、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加快综合交通、绿色能源、生态保护、新型基建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为跨越式发展提供支撑。

(一)建设综合交通网

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构建外快内畅、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织密公路交通网,开工建设青文高速、乐永青(缙)高速,建设中部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骨架网络;完成330国道青田温溪至船寮段改建、塔腊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油竹至瓯海泽雅(瓯海大道),推动中部大道建设,谋划丽水南城至北山通景公路、舒桥至高铁新城等项目,打造连接市域核心交通环线、温州都市区交通环线的城市快速路网;布局城市公交新环线,力争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断头路改造,实现中心城市与主要乡镇半小时交通圈融入铁路交通网,抢抓国家加快铁路建设机遇,设立高铁青田始发站,谋划温州至青田轨道交通。打通瓯江航运通道,建设青田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开展航道疏浚,整合提升改造温溪港区,建设船寮港区、腊口港区、铁公水联运物流园区,打造浙西南物流中心。抓住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措施落实和通用机场建设审批权限下放的有利时机,谋划通用机场建设。


(二)建设绿色能源网

统筹布局能源基础设施,补强电网设施短板,实施腊口片区输变电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进温溪沙埠、船寮赤岩等地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强化天然气供应保障,加密城市天然气管网;合理布局综合供能服务站,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充电配套网络全覆盖。加快建设小溪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完成小水电绿色生态改造,推进绿色水电示范区建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量,逐步提升天然气消费量。加快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序推进东源-万山、船寮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推进抽水蓄能前期,谋划“风光水储一体化”项目。

(三)建设水利设施网

统筹推进瓯江水生态廊道建设,建设太鹤湖、千峡湖等生态湖群,开展小溪、四都港等流域综合治理,构建活水绕城、碧水映村、人水和谐的全域生态水网。实施防洪排涝工程,提升海口、船寮等集镇防洪能力,建设瓯江流域防洪调度系统,推进水利数字化转型。打造跨区域调水供水网,实施滩坑引水腊口段、海口片工程,继续推进农村饮用水安全提升工程,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

(四)建设新型基建网

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化基础设施、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5G基站,到2025年实现所有业务区域全覆盖。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构建高速畅通、覆盖全域的现代化网络体系。全面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文教卫体等传统基础设施迭代升级,到2025年,实现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提升50%以上。在公共治理、生态环境、交通物流、清洁能源、幸福民生等领域开展基础设施智慧化融合应用。利用全市规模最大的水库群优势,谋划建设绿色数据岛群。建设更高能级的“城市大脑”“数字乡村”,打造领先的“数字政府”,丰富和创新智慧化应用场景。

专栏25  基础设施网络重大项目

1.综合交通。公路:完成330国道青田温溪至船寮段改建洞头至庆元公路青田北岸至湖边段改建、塔腊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青文高速、乐永青(缙)高速、油竹至瓯海泽雅(瓯海大道)、安吉至龙港省道(S218)青田船寮黄言至高湖桐川段公路、三溪口大道等项目,谋划庆景青二级公路、丽水南城至北山通景公路、舒桥至高铁新城、红光村至平桥村路堤结合等项目铁路:设立高铁青田始发站,谋划杭丽高铁延伸至青田、温州,谋划老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至青田轨道交通。水运:加快丽水-温州海河直达航道建设,开工建设温溪港综合改造提升、腊口港区及物流园区、北山综合码头建设,建设船寮港区及港口物流园区等项目。航空:谋划通用机场建设。

2.绿色能源。加快推进小溪水利枢纽、东源-万山35mwp复合利用光伏发电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丽水青田110千伏温东变及配套、35千伏及以下电网新建与改造等项目,谋划金坑水库扩容,加快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

3.水利设施。加快推进小溪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开工建设八源水库备用水源地、中西部组团集中供水水源、湖边源河道整治、官庄源综合治理、海口源综合治理、船寮港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完成芦苇湾水库、四都港小令源、腊口镇坑口源、贵岙源大双坑山洪沟治理等项目,推进吴坑、小舟山等东部农村饮用水工程前期。

4.新型基建。加快推进5G基站、数字基础设施、整体智治设施、生态环境设施智能化、交通物流设施智能化、幸福民生设施智能化、清洁能源设施智能化等项目建设。

 

十二、建设美丽青田,引领生态文明新风尚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青田。

(一)建设全域美丽侨乡大花园

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制度。全域实施“增花添彩”工程,深入开展美丽河湖、美丽林相、美丽田园等建设行动,打造一批大花园“多彩廊道”“耀眼明珠”,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大花园景观系统。高标准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等行动,推进资源环境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推进清新空气示范区创建;深化河湖长制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快建设土壤环境监测和管理信息化网络体系;实施循环低碳试点工程,打造“无废城市”。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积极参与瓯江国家河川公园创建,谋划建设神鼋湿地。参与“花园云”建设,推进瓯江全域生态流量智能化监测,形成覆盖全县的生态环境自动监测和感知网络,实现智治闭环生态环境监管。

专栏26  资源环境设施重大项目

1.污水管网。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管网提升改造,重点推进城区污水管网修复、腊口污水处理厂、北山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标准化运维提升改造、城镇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技术改造等项目建设。

2.固废处理。完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有机废弃物(餐厨粪便)处置中心等项目,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

3.生态环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质量检测网络等项目建设。

(二)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平台,开发森林康养、气候养生、高端饮用水、有机食品等产品,拓宽产业化实现路径。建立健全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强化GEP 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交易、进监测、进考核“六进”应用机制。完善以GEP为导向的生态补偿、政府采购等机制,推进瓯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实现生态红利分配与村集体生态资源资产相挂钩、生态产业与扶贫对象保底收益相挂钩。加快建立碳汇基地,探索GEP增量与能耗排放相挂钩,打造“碳中和”先行县域。深化“两山银行”建设,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清单、重点资源资产管控清单、两山项目库两单一库,建成智慧化交易服务体系,大力推进生态产品交易。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与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的兑换机制。提升生态强村公司“造血”功能,推广两山贷、生态贷等金融产品,全面提高以华侨、生态为核心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

(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实施“绿色生活”工程,让绿色生活有章可循、奖惩并行、化为自觉。加快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园区建设,全面推进资源能源节约利用。完善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积极推行电动旅游船和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以上,城市公交、全域景区、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实现全域汽车新能源化。深化水价综合改革,建设节水型社会。引导绿色消费,推行“光盘行动”、绿色包装,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创新开展家庭、社区、学校、机关、商场等绿色创建活动,深化志愿汇、绿谷分等组合应用,定期开展“生态文明日”“世界环境日”“无车日”等绿色生活宣传,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青田

 

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大平安”理念,把安全发展贯穿各领域全过程,打造高度智治的平安建设体系。

(一)增强安全发展能力

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摆在首位,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人民防空建设。深化双拥模范县建设,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诈骗、逃废债等违法行为,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深化安全生产领域改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城市运行等重点领域治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质量强县、标准强县、品牌强县建设。健全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实施网络生态“望哨”工程,深入开展网络专项整治行动,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深入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拓展大数据在警务、交通、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管理。深化“雪亮工程”,推广“智安小区”“智安单位”建设,完善街面巡逻、社区群防等“五网合一”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持续整治黄赌毒,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非法宗教活动、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

(二)深化法治青田建设

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青田、法治社会。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制定和执行,深化推进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构建职能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优化配置执法资源,统筹行政执法管理,全面推进基层“一支队伍”管执法和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建设,推行“综合查一次”,构建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深化清廉青田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四责协同”机制,常态化清单化可视化开展政治监督,完善政治生态评价体系,统筹推进清廉单元建设,全面构建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生态系统。坚持和完善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四项监督”贯通融合、协同高效,加强对重点领域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规范bbin官网_bbin体育-白小姐铁杀5码已公开、市场廉洁体系、项目资金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权力运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内监督与人大、政协、审计、群众、舆论等监督统筹衔接,推动监督体系融入县域治理体系,推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充分转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约束与激励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四)创新社会治理体系

推进“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更好发挥县级矛调中心作用,创造性发展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大数据+人民调解”模式,推广“季宅模式”,实现矛盾纠纷和群众信访“一窗子受理、全链条解决”。加快推进“最多跑一地”改革向海外延伸,持续深入推进涉侨跨境纠纷多元化解创新发展,全力打造具有青田特色的新时代海外版“枫桥经验”,维护海外华人华侨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建立党建引领下的新型基层治理共同体,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途径,加快形成“上下贯通、县乡一体”整体智治体系。

(五)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统筹应急管理,构建完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综合性应急指挥体系,提升突发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增强公共建筑物和设施应急避难功能。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国家综合消防救援、专业救援和社会志愿队伍统筹协调、互补互助。强化应急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补齐防水、防火、防震、防疫等应急设施短板。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化解机制,定期开展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防控演练,提升全社会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防控处置能力。

 

十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奋力实现规划目标任务

 

在党的坚强有力领导下,最大程度地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各级党委在各级同类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发展规划作为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式,将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十四五”规划实施全过程。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运用公共资源推动实现规划目标任务,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围绕规划目标同向发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和社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共同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

(二)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

建立健全以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为支撑,定位准确、布局清晰、统一衔接的县域规划体系。各乡镇(街道)、部门要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年度计划、重大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等,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运用规划管理数字化平台,提高规划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三)强化要素有效支撑

建立健全“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机制,优先保障本规划提出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所需要素资源。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制定与规划相匹配的人才、金融、用地、能源消耗指标等保障方案。建立项目建设专班制度,健全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形成重大项目与资源要素供给联动,做到“建成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前期一批”。畅通与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交流渠道,向上争取更多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

(四)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切实增强规划实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本规划确定的指标任务,要明确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确保如期完成。年度计划要贯彻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将本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计划指标体系,合理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和调整修订机制,把规划实施情况作为改进政府工作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规划宣传,推进规划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促进规划有效实施。

bbin体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是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行动纲领。全县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高扬“丽水之干”奋斗旗帜,扛起“求是跨越”使命担当,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全力打造浙江“华侨经济文化”和丽水“两个较快增长”重要窗口,为圆满完成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附件:
附件: